40日大斋期灵修默想
40 Days Lenten Devotional
耶稣基督的受难和复活是基督教福音的中心,因此受难节和复活节是教会年历中两个最重要的节期。正如生活中的重大庆典需要人们提前预备,大斋期就是一个预备的节期,教会通过具体的灵性操练,如施舍、祷告(或崇拜)和禁食,来增强信徒的属灵醒觉,预备己心在喜乐和期盼中等候复活的基督。守斋的目的并不在于严格的苦行生活本身,而是为了净化心灵,其目的在于拥有仁慈、忍耐和仁爱,探索和加深以我们与基督联合为中心的洗礼式的灵性操练,而不单是对基督受难和复活作延展性的默想。
大斋期聆听
金句: “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。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,到了一个地方,名叫‘髑髅地’,希伯来话叫各各他。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,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,一边一个,耶稣在中间。”(约19:17-18) 默想: 在经历数场审判之后,最终彼拉多判了耶稣死罪,交在兵丁手里,解往髑髅地,被钉在十字架上。从本段经文的记载中,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五个方面: 第一、耶稣被列在罪人中间。经文记载:“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,一边一个,耶稣在中间。”正如以赛亚先知所预言的:“因为他将命倾倒,以致于死;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。”(赛53:12) 第二、耶稣被判定叛国之罪。明显,犹太人正是以耶稣自称是“犹太人的王”来定罪,并要求彼拉多来处死他。因此,彼拉多就用牌子以希伯来、罗马、希腊三种文字写了一个名号,安在耶稣的十字架上,内容是“犹太人的王,拿撒勒人耶稣。”犹太人因此建议改为“他自己说”,但被彼拉多拒绝。当然,彼拉多以此来羞辱犹太人,因为他自己并不认同,且认定耶稣是无罪的,但迫于政治的压力才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。 第三、耶稣被剥夺一切所有。将耶稣钉上十字架之后,兵丁就将他的衣服分为四份,每兵一份;又将他的里衣拈阄。这正是应验了诗篇的话:“他们分我的外衣,为我的里衣拈阄。”(诗22:18) 第四、耶稣主动将至亲托付爱徒。临死的耶稣,心里放不下自己的母亲,就将他的母亲托付在“所爱的那门徒”。这当然不是说他的弟弟不愿意照顾母亲,乃是因为他们那时还不信耶稣,况且在十字架底下的就只有一位爱徒。借此,我们可以引伸:耶稣在十字架上履行父神差遣的救赎使命的时候,不忘实践作为儿子的义务,将她托付给爱徒。 第五、耶稣宣告完成救赎大功。经文记载:“这事以后,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。”在尝了海绒所蘸的醋之后,就宣告说:“成了!”,之后便低下头,将灵魂交付父神。 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彰显的,对父神是完全的顺服,对罪人是完全的爱,对自己则是完全的舍己。他放弃所有权柄、权力,甘愿接受最不公平的审判,承受最痛苦的酷刑,其目的就是成就救恩。 祈祷: 主啊,感谢你完全的顺服、完全的爱、完全的舍己。我们愿意谦卑在你面前,认识你的救恩,以致能够真正体会你完全的爱。奉主耶稣基督的名,阿们!
选摘:他名叫耶稣 播音:思澄之声 编辑:融媒体编辑组 初审:庄期凯 复审:蒋 翔 终审:黄明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