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文:“快去告诉他的门徒,说他从死里复活了……”(太28:7)
这首诗是浙江蔡文浩牧师和他的夫人杨旅复同工合作的结晶。
蔡文浩生于1913年,1928年受洗归主。他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文学院,以后进南京金陵神学院,获神学士,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神学硕士。50年代时,他历任杭州之江大学校牧、中华基督教会浙江大会执行干事、全国总会副执行干事等职。1960年起,他担负起浙江省基督教的领导责任,是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兼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。198O年以后,他还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。
杨旅复1916年生,1937年从苏州景海女校音乐专业毕业,194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,后曾去美国威士明特合唱音乐学院进修。她除了在不少学校内担任过音乐教师外,对推进圣乐一贯努力,曾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音乐干事等。她在上海、杭州都担任教会唱诗班指挥,而且极其认真。1981年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成立时,她被邀担任委员,
并任《新编》编辑委员会委员。她利用暑假休息时间专程来沪,义务协助编辑工作,编辑部一度在杭州办公时,她更是积极投入,经常日以继夜忘我工作。本书初稿写成后,她抽空校阅,经常工作至深夜,用红蓝墨水,分别写出应修改的地方,还写出大量补充的材料。本书能以出版,得她帮助良多。
《新编》内由蔡文浩作词、杨旅复谱曲的圣诗有第110、125、170、331等四首。
此外,杨旅复还为第137、152首谱写了新曲调。第23、72、81、82首是她的译词。第381首是她的配词。1981年,当《新编》编辑部同工建议他们夫妇二人写一首复活节
用的诗歌时,蔡牧师欣然应允。他说:“这些年来,中国信徒见证了主复活的大能在教会中的作为,使中国教会从患难与困扰中出来,走到平安与喜乐之中。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诗歌,来表达中国教会弟兄姊妹的心声。”
关于这首诗的构思过程,作者首先考虑复活节与圣诞节在内涵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。圣诞节主要是以欢乐的心情来庆祝主的诞生;复活节则是纪念主的舍身与复活,主要表达门徒们由伤感变为喜乐,由失望变为希望,由软弱变为刚强,最后献身于主,建立教会。因此他认为:“仅仅渲染复活节的欢乐气氛是不够的,复活节的诗歌应该刻划当时门徒们的灵程变化,来激励我们的信仰与生活,促进我们的灵命。”
这首诗的三节歌词好像三幅图画,重现了约翰福音所记载的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三个情景。它们根据约翰福音第20章1至l8节(参可16:1一10;约20:19—29;21:1一2),分别叙述爱主的女门徒,特别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如何听闻主声,转悲为喜;小楼上充满疑虑的门徒,因见主显现,坚定了信心;彼得、约翰在提比哩亚海边,不但认出了主,
而且重新接受喂养主小羊的差遣。副歌反映门徒已经从愁苦中被释放,能够引吭高歌“基督已复活”。作者把“复活大能充我心,改变我生命”作结尾,去传达复活的喜讯。
杨旅复谱曲,很注重“反复朗读歌词,熟悉歌词,使乐思自然地进入词意”。这首诗的曲调很好地配合了歌词的进行。
此曲用的是6/8节拍,作者原意要求欢快,每小节作二拍子计算,不能唱得太慢。音值一长一短,类似欧洲的“船歌”,给人以行进向前的感觉,这就勾划出“女徒行匆匆”的形象。前两行乐句的色彩是迷幻的,反映门徒在困惑中的探索。第三行“忽闻主召唤,仰见主慈容”,音乐亦豁然开朗,发展至“喜讯乐传送”时,似乎乐曲已经可以结束。
可是主复活这件事给门徒内心的震撼实在太大,副歌亟需把这激情再加强。于是产生音调逐句上升的两次宣告“基督已复活”,以报喜的声调出现。结尾重复第四行的曲凋,使全曲达到有一个有力的完成。
注:本文摘自《赞美诗(新编)史话》 王神荫编著
播音:胡晓风
编辑:庄期凯
初审:宋晓锋
复审:庄期凯
终审:蒋 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