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> 诗歌音乐> 文章

赞美史话 | 第89首_橄榄山头歌

发表于:2024-12-01 10:45    浏览量:175


.    



       


‘Tis midnight;and onOlive’s brow

经文:“耶稣出来,照常往橄榄山去,门徒也跟随他”(路22:39)


这首诗每节都是以“时已夜半”开始,描写主耶稣在最后晚餐之后,领他的门徒往客西马尼去,到了那里,领了三个最亲密的门徒往前走,要求他们儆醒片时,主自己独自去祈祷。那是一场最动人的情(2636—46)


作者为美国公理会(见第25首注①)牧师、主日学运动领袖塔潘(WB.Tappan17941849),原题为《客西马尼园》。塔潘生于美国麻省,父亲去世后,他为生计所迫,曾到波士顿城一家钟表店当学徒,1815年迁居美国费城当了制表工人。1822年起被选为全美主日学联合会总监督。他在任时,为促进主日学运动不遗余力,直到18496月去世。由于他忠诚工作,在184O年被委任为公理会义务牧师。他足迹遍美国东西,到处演讲,宣传主曰学的重要,真可称为义工的模范。他在业余时间喜欢写诗,于1819l86O年出版了诗集约17卷,这首《橄榄山头》初见于1822年所出版的诗集中。这是一首悲痛忧伤的诗,但应该记住

“时已夜半”,光辉灿烂的早晨就在眼前了。


曲作者是布雷德伯里(W.B.Bradbury,1816一1868)曲调名《橄榄山(OLIVE’S BROW)》,是从原诗首句来的。布雷德伯里生于美国缅因州的约克,是浸信会信徒。他14岁以前没有接触过风琴、钢琴,l830年随家迁到波士顿居住,才见到这些乐器。起先是加入梅森(事略参阅第75首)的歌唱训练班,后也曾与梅森一同在师范研究所工作过,他的音乐天才表现得很突出,历任浸信会多堂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指挥,待遇菲薄,年薪仅25元。后来到纽约教儿童唱歌,并向中学生介绍音乐,讲解乐理,1847年得机会去德国深造,随名师学习,返美后专任音乐教师。编写过五十九本唱诗班用的歌谱,1854年自己成立钢琴制造厂。1917年

该厂并入纳普音乐工厂。生平编著许多音乐书籍,谱写了很多福音圣诗的曲调,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。《新编》里的第89、191、2O3、225、239、258、271、398等首都是他谱的曲调。


注:本文摘自《赞美诗(新编)史话》 王神荫编著


播音:胡晓风

编辑:庄期凯

初审:宋晓锋

复审:庄期凯

终审:蒋   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