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> 诗歌音乐> 文章

赞美史话 | 第175首_为国求福歌

发表于:2025-03-14 21:25    浏览量:163


.


   



经文:

 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、祷告、代求、祝谢

——提前2:1

《为国求福歌》:爱国情怀与信仰的融合

《为国求福歌》是一首我国教牧人员早年创作的爱国赞美诗,歌词的作者是戚瀛茂牧师1841—1911),他在上个世纪在浙江温州传道。近百年前,中国教会中就已有人写出如此热情的爱国赞美诗,实属难能可贵。戚瀛茂出生于温州永嘉桥下街,自幼聪颖好学,出身科举秀才,有较好的文学修养。因不善于趋炎附势,家道中落,以致靠算命谋生。约在50岁时,他抛弃问卦算命的旧业,受洗归主,后来成为温州循道公会(当时称偕我会)的牧师。他为人谦和,工作踏实,深受家乡信徒尊敬。他亲手筹建的桥下街教堂至今仍完好。1911年他归天时,500余位信徒在该教堂内为他送殡。

诗歌的创作过程与内容

戚瀛茂牧师富有民族自尊心,看到19世纪末叶教案迭起,西籍传教士歧视中国教牧人员,深感只有国家康泰富强,才能免遭欺侮。在这首诗中,他首先“求主眷顾万国万族”,但“更为我国求主赐福”,说明基督教是国际性的宗教,但不能因此而失去爱自己祖国的心。他还提到爱国的理由:“此处有我先贤列祖,原是我家故里,有我亲友兄弟父母,别处那能相比?”(第二节)他所求的是国家受保全,行仁政,土地出产丰盛,人民相爱无困苦。温州信徒唱时感到非常亲切,因此深入人心。有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信徒,在1981年时尚能一字不差地背诵此歌。

曲调与文化意义


曲调是英国人苏路熙(L.  Soothill,约1861—1931)所谱。苏氏为英国联合自由美以美会(当时称英国偕我会)传教士苏威廉(W. E.  Soothill,1861—1935)之妻。苏威廉1882年来华,在浙江温州一带传教,后又到山西为李提摩太所主持的山西大学西斋作总教习。苏路熙曾写过一本书名叫《通往中国的道路》。据说苏路熙很重视收集中国民间曲调来为赞美诗配曲,她为此特意雇民间曲艺“吹打班”来家吹唱,记下温州的民间曲调。《为国求福歌》用的是五声音阶,为温州信徒喜唱乐颂。赞美诗曲调以2起首的较少,《新编》内除这一首外,还有第208首洪侣明所谱的《求主助我祷告歌》第一个音也是2,但所用的和弦不同,各有特色。


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基督徒对国家的热爱和祈求,也体现了提摩太前书2章1节中所教导的:“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、祷告、代求、祝谢,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,也该如此,使我们可以敬虔、端正、平安无事地度日。”(提摩太前书2:1-2)通过这样的诗歌,信徒们在敬拜中不仅表达了对上帝的感恩,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。



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注:选编自《赞美诗(新编)史话》 王神荫编著


播音:吕   祥

编辑:融媒体

初审:庄期凯

复审:蒋   翔

终审:黄明科